近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温润心灵引航成长”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构筑四维平台保障,建立四方联动机制,不断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构筑“课程教学、咨询服务、实践教育、危机干预”四维平台保障
完善课程教学平台。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线上拓宽“慕课”+“微课”主渠道,线下建好“必修”+“选修”主阵地,打造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开设多门心理学与生活、阳光心态、职场人际关系等选修课,制作32个心理助成长系列微课。
优化咨询服务平台。以心理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借助专兼职教师和“聆心使者”两支队伍力量,设立24小时阳光热线和心理自助服务,构建“线上+线下”双通道咨询服务平台;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一方面开展新生心理适应、人际交往、恋爱成长、学习发展、情绪管理、生命教育六大主题团体辅导,另一方面引入绘画、沙盘、鼓圈、OH卡牌等多种特色心理体验辅导;依托“校内+校外”专家支持,定期开展心理个案研讨和督导,提升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心理服务质量。
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以学校综合素质提升平台为依托,打造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平台,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贯通。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培育普适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活动,打造经典润心、工匠育心、绘图明心、律动健心、正念静心“五心”品牌活动,推广微光助力、助学育苗等心理志愿服务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在“开学季”“成长季”“毕业季”等不同时期,适时推出适应期心理指导、迷茫期心理引导、择业期心理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提升心理育人成效。
构建预防干预平台。以学校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将心理信息管理平台与学生工作、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资助等系统无缝对接;依托“1+N”信息员跟踪关怀机制,落实“四个1”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开展心理服务;强化“一生一策”,通过谈心谈话、宿舍走访、家庭探访、师生共餐、组建学习互助团等日常帮扶活动开展浸润式心理服务,实现心理专业服务与日常教育帮扶相贯通。
二、建立“校—院—医—家”四方联动机制
深化校院联动。强化“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育人体系,在学院、教学楼、宿舍建设心理辅导站,做到随时随地掌握、研判学生心理问题。建立专职心理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为学院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深入推进“一院一品”工程,有效调动二级辅导站开展心理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各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凸显亮点,打造出“彩虹花开”幸福工作坊、“以画绘心”绘画心理辅导等一批优质心理服务项目。
畅通校医联动。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信息共享、通力协作,畅通学生心理危机转介、诊断、治疗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校医联动机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有效汇聚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促进校家联动。在新生报到时,通过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共餐、举办家长见面会,对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心理育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利用班级家长沟通联络群面向家长开展常态化咨询服务与沟通,在开学或放假前,及时通过线上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心理等表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完成中心软硬件设置升级改造,建设综合素质训练室、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团体活动室、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心理咨询室等7个室内功能室和1个户外素质拓展基地,建筑面积725平方米。在学院办公区、教学楼、培训楼和学生宿舍区建有二级心理辅导站12个,总占地面积255平方米。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