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大健康产业为宗旨,以全面深化改革、医(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为关键,以校院(企)合作为主线,不断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需求。
一、医教协同,构建校院(企)命运共同体
深化医院合作,医教相长。学校拥有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93所,占合作单位九成以上,每届学生需完成40周的实践学习。校院本着医教相长、院校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理念,遴选优秀医护人员带教,在附属医院建立师资互聘机制,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和健康服务人才。学校每两年定期召开临床教学研讨会,邀请合作医院领导、专家、带教老师参加研讨会,实习生带教、管理、考核与评价,校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深度融合开展交流,为校医学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实习制度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校企互访,共享资源。引进专家学者、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引进领先技术、先进设施设备等。邀请企业家进校园,开展企业大讲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规划职业;企业捐赠捐康复医疗设备,共建校企实训室。学生走到医院、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见习,教师假期皆参与顶岗实践,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开拓眼界。
加强实习过程性管理。学校通过线上线下会议、实地走访、实习备案系统检测等措施,开展实习实训多渠道、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明确各系部全程参与实习安排、学生管理、实践考核、评优评先等各项工作,加强校外实习全链条管理;建立完善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实习考核制度,将学生实习情况立卷归档,不断提高校外实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院(企)共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的实践探索。学校在药学系、中医系、口腔医学系对学生讲述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以及优势,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订单班,逐步形成对订单式培养的需求。根据规模、行业口碑以及带教能力,学校遴选合适的企业。企业入校在对应专业展开宣讲,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对职业发展有了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自愿加入企业订单班。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双方最终以双选的形式和结果形成订单班。订单班成立后,校院双方根据教学目标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在校完成规划课程教学后,于第四学期订单班学生进入企业接受定制化培养。第五、六学期在企业完成实训和顶岗实践。实习期结束后,经过企业综合评定,通过考核的学生入职企业。经过两年的推进,学校已经成立6个订单班。
院中建设“院中校”。“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医院为基础,将学生实践课堂由实训室转到病区,充分落实“床旁教学”边理论边实践的模式,形成学习、见习、实习、乃至就业“链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郑州市阳城医院作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是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建设的,拥有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医疗环境。经多次考察、交流,学校在阳城医院建设“院中校”实训基地,按照建设实施方案,划分教学场地,配备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及宿舍、图书室等场所。学校在护理系进行特色培养试点,首先系部动员,遴选参与“院中校”培养的学生;校院遴选、培训、聘任基地教师,制定双聘制度,组成专家和教师团队,确保临床教学达标。双方教师的交流,也促进学校专任教师技能提升,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奠定基础。学生在第三学期,入驻医院,真实的医疗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感同深受地进行职业体验,甚至参与到一些临床工作,尽早进入职业角色。
设立专业共建学院。学校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共建成立老年护理学院,与焦作市中医院共建成立中医康复学院。专业共建学院成立以来,校院实现了师资共享、课程共担、基地共用,协同育人。双方修订了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共同开发教材,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不仅为学生见习、实训提供平台,在教学和科研上也互相支持与成就,助力学科建设、产业发展。
成立智慧医学产业学院。学校卫生管理系是规模最小的系部,主要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但信息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学校与河南鼎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成立了智慧医学产业学院。双方在健康大数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物联网以及职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四个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程实践中心建设、技术研发、成果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等方面的深度产教融合,在卫生管理系现有专业基础上,开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类教学,并紧紧围绕医学专业与应用,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做大做强新一代医学信息技术专业群,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办学特色和水平。
三、组建职教集团,凝心聚力多元育才
学校培养面向大健康服务人才的同时,更加聚焦老年健康,使之成为特色方向。依托校内省级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在河南省政府主导下,学校与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共同牵头成立省老年健康职业教育集团,协同康养行业相关的院校、医院、机构、协会、科研院所在为人才培养开拓更多的平台与途径。
集团内学校之间开展交流,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内驱力的激发互相吸取经验;企业与医院开展交流,对产品的实用型和功能改进提出意见,促进技术创新;企业与学校开展交流,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帮助教师进行顶岗实践,集团内企业为学生的轮岗见习、实习提供平台,做好“从学校到岗位最后一公里的衔接”;行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给予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参加行业会议,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岗位需求,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集团内部以行业为支持、人才为支撑、产业为支柱,既要拓展理事单位相互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要在行业发展上有所带动。集团开展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员工的技能比赛,以赛促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利用校教育培训基地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和学历提升培训,联合焦作市政府培养地方养老从业人员;面向全省老年机构开展老年应急救护、日常照护、健康管理、中医理疗等培训和公益讲座;接下来学校充分调动学生热情,推进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义诊等社会服务,走进康养行业,热爱所学专业,致力于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供稿)